close
畫圖真的不會畫筆喔?不是啦!是要跟你說「觀察」才是最重點!
昨天又得到禮物,思迅大哥和海靜直說這本書是老師的要讀,是家長的也要讀,由一位日本解剖學教授布施英利到小學教小朋友畫畫而發展的藝術探討,打破一般傳統的技法學習,而是從「觀察」從「感覺」從「體會」開始著手。
第一堂課畫魚,小朋友們畫的是印象中的魚形狀,大都魚頭朝左,一條魚佈滿一張紙,像魚的圖鑑一樣。
第二堂課釣魚,小朋友們從魚生長的環境認識活跳跳,有生命力的魚。
第三堂課解剖,小朋友們看見魚全身的構造,看見生命的過程與價值,也面對死亡。
突然,看見一缸活魚,小朋友驚呼:「他活著耶!」活著,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
於是,小朋友在有感受及觀察的狀態下,再度畫魚,此時魚不再僵化了,魚會與人對望,心靈交流,魚在水流中游動,魚有好漂亮的鱗片,魚也可以是桌上好吃的生魚片,當然魚也會弱肉強食……
觀察過後的圖畫呈現出多樣性的生命力,這些都不是素描功力及技巧取勝,因為從「觀察」開始的繪畫,師法「自然」,才會是一幅好畫。
音樂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彈琴音都不會錯,但是就不感動人,拍子也正確,但就少了一份人的味道,相對的,對生命,對自然有感受的人,再來詮釋音樂的處理,也就令人印象深刻。
我看「我的小小鋼琴家」這部電影,那小主角在片中聽見自然的流水聲、蛙叫聲、風聲,就能在琴上做出他感受到的聲音,先聽到心裏,再從手指幻化成音符演奏出來,這樣的音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套用達文西的一句話:「差勁的畫家,向畫家學習;優秀的畫家,向自然學習。」那麼,你現在和誰在學習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