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哇~~~雖然敏隆講堂就在我家對面,但是今天就不是3分鐘就可以走到的,我人在八里,我們全家去掃墓,所以一吃完飯,就風塵僕僕的搭順風號渡輪,從八里到淡水,再徒步走老街,再轉搭淡水線捷運,回家剛好小解一下,再去聽課,為了聽課,這個過程是一定要的啦。

劉洰渭老師講課的投入狀態

這是1937年為紀念10月革命20週年所寫, 是首形式自由的奏鳴曲式,也由於此曲的政治意識形態較少,深受西方國家接受與喜愛。

呈示部的第一主題群中,出現兩種個性的材料,一是精確的節奏模式,二是千變萬化的旋律,一直組合和變化著,可以不斷的聽到,悲傷荒涼的曲調,用雙簧管帶出。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一種聲響美,有時候不一定音樂要說什麼,光感受那種時間和空間的美,就很單純,很美。

第二主題群就是行進的音樂了,有點像詭異的鬼魂進行曲,絃樂遠距離的大跳,曲調性格強,非常的與眾不同,也就是我們說的「有個性」,在這裏是個很成功的手法,嗯,我也很愛聽大音程,覺得好美好美,美呆了。

尾聲出現輕鈴和長笛還有小提琴獨奏,小鈴很亮的聲響卻做出鬼祟的效果。老師說了一句名言:「有的聲音,只有想聽的人才聽得到!」呵呵~~~有點像國王的新衣~~~~也就是說,聽音樂要用心聽,認真聽,你會聽到別人聽不到的漂亮聲響。

第二樂章是個令人意外的樂章,蕭士塔高維契用了超級傳統的手法寫了個三拍子的SCHERZO(詼諧曲),裏頭有些馬勒的影子在,中間一段的TRIO寫得實在是有夠老,尾聲用了TRIO的部份材料,但是終究耐不住寂寞,蕭在最後終於來上幾句怪聲怪調。

TRIO中樂器精簡,有獨奏小提琴和豎琴,再來是長笛、低音管和豎琴,接著樂團進來,終歸一句話,這第二樂章,是蕭的例外。

@@@@@@@@@@@@@@@@@@@@

葛利菲絲:詩曲(為長笛與管絃樂團)

美國人GRIEFES,生長在紐約,1930-1907,曾赴德國柏林和亨德密特(歌劇糖果屋的作曲家)學作曲。

此曲沒有地方色彩,有時代風格,更帶有濃濃的印象派手法,像德布西,拉威爾。

老師在白板上都會寫一堆數字,老師和我們說為什麼?寫小節

什麼是印象派?印象派的特徵就是,聽很久,原地不動,聽很多,還是模糊,哈哈~~~

什麻是印象派的夢幻組合?長笛加豎琴

作曲不一定要反映民族風

@@@@@@@@@@@@@@@@@@@@@@

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是很多樂迷很喜歡的一段曲,音樂一開始便掌控全場,音樂把你帶著走,緊密到家,和剛剛的詩曲中長笛講話講在嘴裏完全不同,這個話就有說出來,有讓人聽見。

真的很棒,一定要來去聽現場的啦~~~~4月16日,耶~~~~

這位帥哥每次都要負責劉老師的收音和錄影,影音都是由他負責,都得一直站著,我們坐著,幸福多了,他要不時移動機器,因為劉洰渭老師會很興奮,有時會跑出鏡頭外,這位帥哥就得不時的移動畫面,保持良好的畫面品質。

@@@@@@@@@@@@@@@@@@@@@@@

蕭斯塔可維奇的畢生境遇都隨著蘇聯共產政權浮沉動盪。一九三七年完成的《第五號交響曲》,全曲佈局遙遙呼應貝多芬樹立的典範。蕭斯塔可維奇曾自述這部作品是「蘇維埃藝術家對於公正批評最實際且最富創意的回應」,四兩撥千斤的迴避了來自體制的抨擊。但是解讀蕭斯塔可維奇埋伏在此曲中的種種隱喻,其掙扎與苦惱的情境又透露著某些無可言說的鬱抑。晚年時,蕭斯塔可維奇終於自陳此曲是描繪史達林政權的墮落以及極權政府打擊人民歡樂的過程。且看指揮家尼可萊.阿雷席夫以其豐富人生閱歷詮釋這首設想巧妙曲折的作品。長笛演奏家傑佛瑞.坎納以洗練的技巧詮釋尼爾森的經典作品《長笛協奏曲》,讓您感受北歐音樂特有的優美與冷靜。早逝的近代作曲家-葛利菲絲作品深受德國後浪漫派影響,作於1918年的《詩曲》部份取材自日本音樂,傳達清簡的日本韻味。演出者:指揮/尼可萊‧阿雷席夫長笛/傑佛瑞‧坎納曲目:蕭斯塔可維奇芭蕾組曲第一號葛利菲絲:詩曲(為長笛與管絃樂團)尼爾森:長笛協奏曲蕭斯塔可維奇:第五號交響曲,作品47
「蕭士塔高維契」系列講座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豚飛 的頭像
    海豚飛

    海豚飛看世界

    海豚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