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天下雜誌 第439期 2010/01/13 出刊
文:謝明玲
照片前景,拜別了父母的新娘轉頭離開。後頭角落的父親,低著頭。
「過幾天,新娘就要到美國定居了,」日籍婚禮攝影師由利正忠解釋,
「但有這張照片,她就知道爸爸的愛。」
五年前,他從在同步輻射中心實驗室工作的物理博士,
轉職成標榜能拍出「會說故事的婚禮相片」的婚禮攝影師。
不管是照片中紅著眼拿著相機的兄弟姊妹、或從父親背後幫忙打領帶的新娘,
「每場婚禮中都有故事,」他說。
因此,他用心觀察,捕捉新人沒有留意,但故事發生的珍貴瞬間。
現代人,愛聽故事,也愈來愈流行說故事。
從個人到企業 都愛說故事
書店裡,旅遊紀實、求學歷程,甚至是相親過程,各類生命故事,都能集結成書。
前年開始,桃園縣文化局發起「全民寫傳記」活動。
有民眾寫一輩子當清潔工撫養五個小孩的母親;
也有人寫早逝的革命黨員父親、因國共內戰分隔兩岸的兄弟與自己的故事,呈現大時代裡小人物的歷史縱深。
微網誌、部落格盛行,每個人都習慣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記錄生命點滴。
人氣部落客海豚飛(江巧文)五年八個月前開始經營部落格。
她真實不做作地記錄生活,每天平均吸引超過五千人造訪:甚至有旅行社因此專門請她去旅行,寫故事。
最近,她還串連網友寫「光陰地圖」,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小句簡短的話,說今天的故事,要連寫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要有一秒鐘的紀錄,妳每個剎那的集合就是自己,」她說。目前已經有近一百個部落客參加。
企業也風行說故事。
說故事行銷學院執行長陳日新三年內輔導了近兩百家企業用說故事行銷、管理與領導;
日本企業伊藤園則從茶葉栽培、製茶、運送、空罐回收等過程,加上3D影片的視覺效果,為「茶的一生」寫劇本;提供環境清潔用品與服務的樂清(Duskin),更以當下流行的大河劇《篤姬》為背景,以篤姬的一件衣服告訴消費者,應該取經江戶時代,以環保態度過生活。
從個人到企業,網路到實體,以文字或影像或音樂,說故事,正風行。
網路點燃個人出版風
說故事是存在已久的人類本能。
過去人們靠口耳相傳說故事;進入印刷時代,人們閱讀、書寫來傳播故事;網路數位時代,說故事,有更多元的舞台。
網路提供了最直接、方便的說故事平台;
此外,少量印刷技術的成熟,也大大降低說故事的門檻。
聯合線上數位出版部經理周暐達大學時,想出版當兵時守備海防的心靈紀錄。
當時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以點針印表機印出範本後送到學校附近的影印店,少量、非專業的複製;否則,就只得花大錢請印刷公司做鉛字排版,且一定要印製千本以上才划得來。但現在,他在聯合線上個人出版服務的客戶,只要在電腦上選好文章和照片,拖曳到網頁上的排版軟體,三個星期,就能出版自己的書,出版十本的費用在四千元以下。他們甚至提供申請ISBN、書籍版面與封面的模型等服務,每個素人「說自己故事」的時間和成本門檻,都大大降低。一般人的故事要真正走上實體通路出版,必須經過複雜的篩選機制,也有商業預算的考量;但數位出版的技術與服務,把選擇權回歸個人創作者。聯合線上三年前開始這項服務,目前已印製超過十五萬冊。
「創作的便利性,讓大家願意創作、挖掘想法;然後又因此發現自己能說的事情很多,出版又便利,更強化了創作的慾望,」周暐達說。不僅客觀環境成熟,現代心靈也比以往更渴望故事。
好故事就是差異化行銷
首先,在被社會角色束縛的現代社會,說故事能呈現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臉孔,看到不同的人性和生活面貌。
由利正忠笑說,日本新人辦婚禮,一定到飯店看樣本,如果到時候自己的婚禮和樣本不同,會生氣。
但對他來說,每場婚禮傳達出的故事和感情都會變化,因此他百拍不膩。
陳日新在帶領企業人員學習說故事時,常遇到學員想不出故事,或不知從何說起的狀況。這時他會放音樂,或者要學員看一張圖片,甚至想像現在有媒體訪問自己,讓他浮現自己最有感受的故事。
「故事是關乎價值、態度,」他說。
「現在大家都在做別人期待的自己,跟自己對話的時間太少了,但要說好故事,要先聆聽自己,」陳日新說。
好的故事是要傳遞個人的核心價值;說好故事,因此也最能形成差異化。
嘗試說自己故事的過程中,往往也就是重新認識與定義的過程。
聯合線上數位出版部主任陳芝宇,就很喜歡把自己旅行的照片挑出來,編輯成冊。
對她來說,經過選擇、編輯就是一個重新詮釋、說自己故事的過程,
與電腦裡散落幾百張照片相比,擁有更豐富的意義。
陳日新曾輔導一位美語老師說故事。
他定位自己教學最大的特點在於「耐心」。於是,他將自己教導一位學生由九分進步到一百分的故事詳細刊載在行銷DM上,結果營業額翻了數倍,招生大爆滿。
其次,在複雜和層層包裝的現代社會中,故事傳達大量真實情感,人們在其中尋找同或不同、共鳴或安慰。
有外交官固定閱讀江巧文的部落格,看她台灣旅遊與美食的文字得到慰藉;
有人看她「快樂藝言所」裡的文句受到鼓舞;有人跟著她部落格上創作的歌曲流淚。
「你不是為了他們寫,但故事的共通性,把人都聚集了起來,」她說。
「人們看到故事的雷同處會感動;看到不同的際遇會學習,都點到心坎深處。」
「每天都要說故事。你不知道這故事說出去影響會有多大,但不說,永遠沒有,」
本身是鋼琴老師,卻因為部落格的分享,江巧文意外結交許多素未謀面的朋友,得到各種驚喜回饋。
陳日新認為,在不確定與變動激烈的大環境裡,人與人、人與商品之間,內心深處都渴望更長遠穩定的關係,
而故事,提供了平台與內容,讓雙方有更完整的機會認識彼此,而不只是簡短、快速、表面、結果導向的陳述與資訊。
因為人們愛故事,說故事也成為企業風行的行銷手法。
例如為了替○九年台北國際旅展宣傳,台灣觀光協會就邀請包括江巧文的三位部落客成為各有不同個性的「堂主」,號召網友成為小弟,上傳題目,過關斬將,才能成為旅展公民記者。
二○一○年,從為自己說一個好故事開始吧。
- Jan 25 Mon 2010 10:35
賣產品 要先說個好故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