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為我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 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短的時期, 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中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Saxophone), 因而笙也被公認是他們的鼻祖。

依據歐美有關口琴歷史的記載:有一位法國的鐘錶匠叫弗里德利克‧布殊曼(Christian fricdrich Ludwing Buschmann), 他拿笙作樣本,將15根音笛(Pitch-Pipe)排列在一起,依其長短而發出高低不一的聲音, 他稱這種簡單小巧的新發明為口琴,那是公元1812年。布殊曼形容他的發明是「一件獨一無二的樂器……。」
口琴僅只有四英吋長的長度,使用21音階,演奏時可能程度同鋼琴的音階一樣,漸次升高,可是沒有鋼琴的琴鍵 ,用六個諧和音,只要演奏者能控制呼吸即可。」布殊曼獨特的樂器,一時曾流行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很奇怪的是他們那時不用來吹奏;當時貴族婦女將他做為飾物帶著,而紳士們則將他安裝在手仗的頂端以示美 觀。布殊曼被後人稱為「口琴之父」,實不為過。口琴之所能被廣大人們所接受,可見其優點是其他樂器所無 法比擬的,當然口琴仍有缺點,暫不在此討論。
據說有一位工人在他的旅行袋中裝了一支布殊曼的口琴,是在維也納獲得的。他視為珍寶,帶著它回到他 那在一片黑森林中的家鄉─特勞辛根(德國南部的一個城鎮,距離司徒加[Stut-tgart]不足一個小時車程,後來成 為「世界口琴之都」,同時也是愛好口琴者之聖地。)
有一天這支簡陋的樂器轉到一位名叫克里斯汀‧梅斯納爾 (Christian Messner)的編織者手裡,他也非常喜愛它,就開始到他這位好朋友工人處,仿製這種樂器,後來成 為他的副業。當時又有一位鐘錶匠名叫馬德和來(Matthias Hohner),他購買了一支梅斯納爾的訪製品,用來研 究如何改造它;這也奠定了往後他自己在1857年開始生產口琴成功的基礎,他就在家的附近成立一間工廠,在 剛開始的第一年裡,馬德和來同他的太太和兩位助手,製造了650支口琴,而到了1900年,每年可生產四萬支口 琴,今天和來廠已能在一小時生產超過650件樂器(還有其他樂器),全年已超過230萬件,其分廠遍佈全球, 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及遠東地區。馬德和來於1879年擔任特勞辛根市的市長,他自稱為「口琴之史塔第發」 (Antonio Stradivari為著名的小提琴製作家,1644年生於義大利北部克來摩納[Cremona小提琴著名產地],父為貴 族,卒於1707年。),於1902年去世,他一直確信他的夢想會在他去世之後得以實現─生產世界上品質最優良 的樂器,如今這已不是夢了,而且是每位愛好口琴的人以及樂器界的人都可以證明的事實,和來廠已是舉世聞 名最大的口琴製造工廠。(沈友樵先生撰文)
以下文章選錄自<<口琴家雜誌>>第93期第8、9頁,作者為陳冠斌老師。
  半音階口琴在台灣日漸風行,它的構造複雜,價格昂貴,經常造成購買時的一些困擾,在此我僅提供一些個人的經驗供各位參考。
一、吹嘴(Mouth Picec):
  半音階口琴吹嘴的吹孔有方孔(如270)與圓孔(如Super 64)二種,一般說來 這只與吹奏者的習慣有關,並不會影響演奏的品質。一般材質為黃銅鍍鎳(如270、280) 、鍍鉻(如TOOTS)、鍍銀(如Super 64)、鍍金(Super 64X),這些鍍上去的金屬 主要在減低嘴唇在吹嘴上滑動時的摩擦,其中以鍍銀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鍍鉻,再者是鍍鎳; 鍍金雖然使口琴看起來更高級,價值提升,但吹過的人同時也會發現表層金屬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被氧化 掉了。若想要瞭解吹嘴外層電鍍金屬的作用,最簡單明顯的方法就是比較不同型號的 CX12口琴,你不難發現當你吹奏黑色CX12與銀色CX12時,嘴唇在吹嘴上滑動的流暢性有明顯的不同。
二、按鍵(Slide):
  半音階口琴的按鍵分為直排式(Straight Position,如270、TOOTS)與交錯式 (Cross Position,如Super 64、CX12)。直排式按鍵口琴的特色為它的簧片座板一排為C調 ,另一排為#C調;而交錯式按鍵口琴第一孔上排座板為C調,第二孔改為下排座板為C調 ,交錯排列。而直排式按鍵滑動的距離又較交錯式按鍵滑動的距離為短,尤其在 吹奏快速半音階時,你可發現它的好處。交錯式按鍵滑動的距離雖然較長,但它吹孔較大 ,可以讓較多的氣流同時通過吹嘴送到簧片發出較大的音量,所以更受人喜愛。此外它又有U形槽、 按鍵、底座等三件一組(如270)及按鍵、底座等二件一組(如280)等二種常用款式, 當然組件愈多的按鍵漏氣的機率愈大;最近出產的CX12就改良吹嘴與蓋板一體成型, 按鍵也簡化為單一組件,減輕漏氣的可能,但缺點是按鍵雜音太大。
三、蓋板(Cover Plate):
  蓋板的作用是保護簧片、形成共鳴箱,它的材質和吹嘴一樣,都是由黃銅鍍鎳、 鍍鉻、鍍銀、鍍金而成,但大體來說,不論是何種材質對其功能都影響不大,倒是 它的外型對口琴音色會產生影響,如280蓋板尾端上揚的造型就使的它的音色較同等級但 流線型蓋板造型的Super 64要明亮許多。
四、座板(Reed Plate):
  座板是由黃銅做成,其功能在固定簧片。我們知道口琴簧片發聲的原理為「閉簧原理」(Closing Reed), 也就是說簧片是由座板上被固定的一面,往座板的另一面振動而發聲,因此座板的厚度影響了 簧片振動幅度的大小,亦即音量的大小(座板愈厚,簧片振幅愈大,音量愈大)。 例如TOOTS的鍍鉻座板就較傳統270口琴的黃銅座板厚許多,音量也較大;Super 64X 更是以二倍厚的座板來加強它的音量。
五、琴格(Comb):
  琴格的材質有木頭(如270、TOOTS)、塑膠(如280、Super 64)、金屬(如Meisterkllase、 Silver Concerto)等多種。有些人認為木質琴格的音色較溫暖、金屬琴格的音色較 清澈明亮,也有人認為音色的變化取決於蓋板的材質,更有人主張音色完全一個人吹奏習慣的不同而異; 1997年美國口琴協會(SPAH)所辦的口琴節上就有人專門為此舉辦一個實驗,就是把 同一型的簧片座板安裝在不同材質的琴格上,由同一個人分別演奏一段,讓聽眾分別 其中的不同,實驗的結果眾說紛紜,至今仍無法定論,我想到底選用哪一種材質的琴格, 還是依個人的喜好而定吧。另外有人認為琴格的大小會影響音量的大小,的確如此, 但高音部的部分,琴格愈大雖可增加其音量,但音色較不清晰,如何取捨就看演奏者的喜好了。
六、簧片(Reed):
  簧片可說是口琴的生命,它的材質以黃銅為主,不同型號的口琴簧片大多可以互相替換, 但也有例外,最近我替人修理一把黑色CX12時,就發現它的簧片比其他口琴的簧片來得長而且寬;一般傳統 270半音階口琴的簧片都是又硬又短,但我也吹過簧片規格同280一般的Super Chromonica。長的簧片較容易 發出聲音,吹起來也較不費力,但短的270簧片音色聽起來較有力量,是其他簧片所無法取代的,聽聽 美國口琴家Richard Hayman為NAXOS INTERNATIONAL所錄製的Love's Themes專輯,你便可知道其中的奧妙。
七、膠片(Wind Saver):
  膠片的作用在防止氣息外洩,雖然大家都一直抱怨它常會發出Pop-Pop的雜音,但至今仍為找到和是的替代品, 其實這Pop-Pop的雜音多半是吹奏時水氣附著在膠片上,致使膠片黏在座板上面發出雜音,解決之道就是在吹奏前 一定要把口琴握在手中,讓它暖身至同體溫時才開始吹奏,如此便可減低雜音發生的機率。
  如果是年長或年幼的初學者我會建議你選購CX12作為你的第一把半音階,因為它拆卸組裝都很方便,易於維修, 而且簧片反應靈敏,吹奏起來不費力氣。如果你是年輕的初學者,我會建議你選購280或Super 64,因為它維修 容易,而且有四個八度的音階,經濟價值高。
  以上是我個人一些粗淺的經驗。口琴種類繁多,無法一一說明,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尚請補充指正。
專輯名稱:Harmonica Album(口琴電影院)
發行:風潮唱片代理
口琴主奏:Sigmund Groven
演出形式:口琴+多形式的配樂
專輯內容:Sigmund Groven為Tommy Reilly的學生,但兩人在音樂的演奏上,呈現了兩種不同的風貌,本張專輯收錄了多首電影的配樂,幾乎都為慢版的曲子,如Moon River、Titanic theme,亦收錄了充滿拉丁風味的Firefly。若你聽過Larry Adler的Summertime,可以聽聽這張專輯中Groven的表現手法,雖然沒有Adler誇張般的表現,卻不失此曲的韻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豚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