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要去搭捷運,因為今天要去鶯歌三峽一遊啦~~~~啊怎麼在下毛毛雨啊?哈~~~~這時天邊出現彩虹,啊原來是吉祥的好預兆,就是叫我要去啦~~~~
a2
我站在南門市場對面,看見彩虹耶~~~彩虹耶~~~彩虹耶~~~

a1
台灣的鐵路交通其實很方便的,只要不是假日,都很順利,哇~~~~
出了火車站一直往前去,會看見一排紅磚老厝,哇~~~~真是很有味道~~位於文化路上,有數棟日據時代的洋式老建築,其中,更有一座荒廢的小教堂,行走在期間,彷彿有時光交錯的感覺,不禁令人產生思古幽情。
a3
TR磚建築成發居,為精緻的紅磚瓦厝。整幢建築由當時的著名匠師所精心設計,選用之建材十分考究,頗具參考價值。
a4
鶯歌有三家陳姓望族,陳發是其中一支。成發居即由陳發所建的紅磚瓦厝,門廊的就有三種不同的形式。
a6
西洋樓汪洋居,看那斑駁的紅磚牆,有多少的故事在這兒發生啊?
a5
汪洋居由余海憨所創建,造型十分精緻與典雅,余家以農起家,在家族成員的戳力經營下,在鶯歌農業、商業及政治上均頗具影響力。
a7
鶯歌城,這是一個涵洞,我站在那兒一直看著車子來來往往,我不太會過那兒的馬路說,哈哈~~~
@@@@@@@@@@@@@@@@@@@@@@
鶯歌
鶯歌堪稱全球唯一全方位的陶瓷專業區,擁有各式各樣的陶瓷,其種類之豐富齊備可謂世界上絕無僅有,正因如此,才凸顯出鶯歌「陶瓷之都」的獨特風貌。 
  初聞鶯歌地名,引人有「黃鶯出谷之歌喉」的美妙聯想,這個位於台北縣最南端的小鎮鎮名來源十分傳奇,起因於其北面山坡直立了一塊形似收翼鸚哥鳥的巨石,相傳明末清初三峽鶯歌地區各為一隻鸚哥與鳶鳥所盤據對峙,吐霧吃人,直到鄭成功砲轟大鳥,兩鳥頸斷身亡,化為巨石,才雲開霧散,自此鶯歌石與三峽的鳶山便遙遙相望,所以當您來到鶯歌饒富鄉土風情的火車站,不妨向北眺望,想像那隻鸚哥鳥正稍事停歇,準備隨時再展翅高飛呢! 
  鶯歌以「陶瓷」著稱,有「台灣景德鎮」美譽,各類陶瓷製品齊聚,遠在1805年,鶯歌的土壤就被發現適合捏製陶瓷,當地又出產煤礦,適以發展燒窯,加上擁有水利之便及鐵路運輸,於是開創了鶯歌陶瓷奇蹟,最興盛時期廠家幾達上千家,林立的煙囪使它變成「黑鄉」,近年普遍改用瓦斯窯後,情形才改善;不過由文化路上遺留的兩棟早期豪宅「成發居」與「汪洋居」(註),仍能讓人想見當年的繁華;位於建國路、後火車站三號月台正對面的「謙記商行」建於民國10年左右,是鶯歌煤礦盛產時期的煤礦公司,惜遭祝融肆虐,已顯殘破,其精緻雕工與巴洛克風格的外貌只能留待後人追憶了。  
多年的努力與推展,鶯歌人「點土成金」的成就贏得國內外的肯定,並確立其陶瓷業領航者的地位;為了永續發展陶瓷藝術,不但積極參與國際陶瓷博覽會、舉辦陶瓷嘉年華活動,並往下紮根、成立技藝學校,「鶯歌高職」便是全國第一座結合地方物產資源特色的學校,於民國86年開始招生,強調師徒制的學習精神,透過系統化的教學,有計畫的將陶瓷製作手藝傳承給下一代,為傳統技藝注入新活力。
  鶯歌有八百家以上陶瓷工廠,陶瓷藝品店更是不計其數,主要集中在鶯歌陶瓷老街及鶯歌陶瓷觀光街。尖山埔路是鶯歌陶瓷的發源地,與重慶街交叉口至今仍保留了一座燒煤時代的方形煙囪「地標」,而包含尖山埔路老街及從樹林往鶯歌方向的中正一路、中山路、三鶯路以及自北二高下鶯歌交流道過三鶯大橋的文化路一段的陶瓷觀光街商家林立,無論是看「門道」或看「熱鬧」,走趟鶯歌,收獲良多。

參考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豚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