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群來自不同地區的孩童集中在妮娜之家,他們衝突,他們不安,但是,妮娜給予了無限的愛與包容,因為他們的共同願望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
【妮娜之家】的導演理查丹寶(戴帽者)。(圖/雷公電影提供) |
本片是理查丹寶的第3部電影,也是最後一部。
昨晚去看了「妮娜之家」的首映會,我哭了~~~這些戰火中的孩子,不安的等著親人的下落,雖然得到的通常是「壞消息」,但是日子要過,還是得堅強,沒有什麼是比「希望」更讓人有信心的,當蠟燭燃起時,希望也再度點燃。
有一幕,是一個小男孩和姐姐每天都會夢到的夢境,媽媽穿著水藍色洋裝坐在床上陪著他聊心談心,天上 掉下好多蘋果,隨手拿,隨手吃,我又愛哭了,嗚~~~~~他們要的希望就只在夢裏,只在夢裏!
電影中還有許多小故事,都深刻的表現戰火中「生命共同體」的團結,他們一起悲傷、一起祈禱,只為了順利成長,再尋希望。
人不就是這樣,不論是多麼的苦,絕不能忘記心中還留有最後一線希望啊!
@@@@@@@@@@@@@@@@@@@@@@@@@@@@@
希望之家(homes of hope)當初成立的目的並不是要收留被德國驅逐出來的小孩,而是讓父母被抓去集中營或是去打仗的孩子有人照顧,但在1942年被德國佔領時,希望之家一度關閉,直到法國收復領土後才再開始,戰後除了繼續收容無家可歸的小孩,也繼續戰前的社會工作,像是幫助有困難的猶太家庭等,希望之家一直開到1960年代,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有找到動力出去開始新生活,導演在【妮娜之家】就是 想拍出這種充滿希望的光明面:如何在恐懼後重生,不管經歷過多悲慘的困苦,人總是可以找到出口重新出發。
不過剪接尚未完成時,理查導演就不幸先過世了,最後的版本是由剪接師、製片、理查的遺孀和本片女主角艾格妮絲(也是知名導演)一起剪接完成的。
上映日期:2006年5月19日(五)晚場起 就是今天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