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面這張發黃的照片上,俊美的男子是誰啊?
台北人這本書有沒有讀過?此人乃白先勇是也。
下面每一張大頭照依舊是不同時期的白先勇
那天很湊巧的在中山堂遇見了「咖啡文學喫茶音樂生活」座談會暨「白先勇的藝文世界」展覽,瞧見了很多老照片,看了影片才知白先勇的父親是白崇禧將軍。
光復廳外展著立面看版詳細的訴說白先勇在藝文路上的每個階段。
2008 於中山堂 典藏「白先勇作品集」新書發表
2004 於國家劇院 春青版「牡丹亭」台北首演
1982年 於國父紀念館 「遊園驚夢」舞台劇演出
1971年 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說集
那些天橋上國際牌,百事可樂的看板,我都有記憶,還有新聲戲院的電影看板,「大金剛」我就在這兒看的,嚇得吱吱叫。
1965年 「紐約客」首篇,刋「現代文學」
那玉眼科是我小時候看眼睛的地方,不過那時診所好像就不在這裏了。明星咖啡屋還在,重新裝潢過。
1961年 「寂寞十七歲」 刋「現代文學」
1960年 創辦「現代文學」
1957年 就讀國文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2年 就讀國立台北建國中學
1946 在上海養病
全方位的白先勇,
在影片中看到了「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的電影片段,時光好像倒轉似的,那些音樂一響起,可以回到五十年前。
熱愛崑曲的他,把「牡丹亭」編寫成春青版在全球各地巡演獲得佳評,推動藝文的功勞可不小。
新世界館位於西門町,於大正9年(1920)12月落成啟用,有1700個座位,銀幕中央並置有樂隊席。戰後成為中央電影公司所在地,原址已改建為商業大樓,但7樓仍作為電影院使用,即今「真善美戲院」。
王大吉後來因火災燒毀了,後方那個新世界戲院,小時候看電影都要去排隊買票呢!
這種三輪車,小時候在西門町圓環是有的,還有回宜蘭去時,在宜蘭車站前也有。
想像光復廳在七十年前,也是有很多名媛貴族在這兒隨樂起舞啊!
大家在等著聽西門町的故事
聽著韓良露、郝廣才、楊照、李明璁這四位各代表四、五、六年級眼中和記憶中的西門町,大家反應良好,好像掉到時光隧道裏。
文化局今年台北文化護照中的其中一場,今年不是去趴趴走找章蓋,而是有規劃的認識台北市,分成四大區域,六大主題,有市集、有走街、有講座……
韓良露說以前為什麼大家要擠在一起吃蜜豆冰,因為當時民風淳樸,男女生唯有在吃冰時才有機會近距離和異性接近,看見對方的學校和學號,增加認識的機會,呵!以前要去吃冰,現在用MSN就行了。
家中在衡陽路開布莊的郝廣才,從小就在中山堂廣場前玩球,有幾片中山堂的玻璃和路燈都是毀在他的手裏。他感覺文物要保存,要整理,才會有記憶和感情,他舉了日本「阿信」這部片在開拍前,是收集了所有在抗戰時期辛苦過日子的日本人民的故事,編寫而成一個具代表的「阿信」,每個人看到都有感覺,因為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份子。
愛到處吃的楊照和我一樣愛吃城隍廟對面的「江浙好味道」,說那裏的工作人員喊話術語,到現在他仍聽不懂,一頭霧水。
李明璁則對西門町抱著開放又樂觀的態度,他覺得西門町自然會有他生存下去的模式,西門町不同於東區,直到今日還是處處有可看可玩的地方。
對於我而言,西門町是我生長的地方,每天必經之地,用餐的角落,閒晃的空間,不管西門町變亂了,髒了,吵了,他永遠還是我每天看得到,摸得到,生活在此的西門町。
台北文學十書 台北人居冠
先勇回憶父親白崇禧:他去台灣是"向歷史交代"
台北人這本書有沒有讀過?此人乃白先勇是也。
下面每一張大頭照依舊是不同時期的白先勇
那天很湊巧的在中山堂遇見了「咖啡文學喫茶音樂生活」座談會暨「白先勇的藝文世界」展覽,瞧見了很多老照片,看了影片才知白先勇的父親是白崇禧將軍。
光復廳外展著立面看版詳細的訴說白先勇在藝文路上的每個階段。
2008 於中山堂 典藏「白先勇作品集」新書發表
2004 於國家劇院 春青版「牡丹亭」台北首演
1982年 於國父紀念館 「遊園驚夢」舞台劇演出
1971年 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說集
那些天橋上國際牌,百事可樂的看板,我都有記憶,還有新聲戲院的電影看板,「大金剛」我就在這兒看的,嚇得吱吱叫。
1965年 「紐約客」首篇,刋「現代文學」
那玉眼科是我小時候看眼睛的地方,不過那時診所好像就不在這裏了。明星咖啡屋還在,重新裝潢過。
1961年 「寂寞十七歲」 刋「現代文學」
1960年 創辦「現代文學」
1957年 就讀國文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2年 就讀國立台北建國中學
1946 在上海養病
全方位的白先勇,
在影片中看到了「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的電影片段,時光好像倒轉似的,那些音樂一響起,可以回到五十年前。
熱愛崑曲的他,把「牡丹亭」編寫成春青版在全球各地巡演獲得佳評,推動藝文的功勞可不小。
新世界館位於西門町,於大正9年(1920)12月落成啟用,有1700個座位,銀幕中央並置有樂隊席。戰後成為中央電影公司所在地,原址已改建為商業大樓,但7樓仍作為電影院使用,即今「真善美戲院」。
王大吉後來因火災燒毀了,後方那個新世界戲院,小時候看電影都要去排隊買票呢!
這種三輪車,小時候在西門町圓環是有的,還有回宜蘭去時,在宜蘭車站前也有。
想像光復廳在七十年前,也是有很多名媛貴族在這兒隨樂起舞啊!
大家在等著聽西門町的故事
聽著韓良露、郝廣才、楊照、李明璁這四位各代表四、五、六年級眼中和記憶中的西門町,大家反應良好,好像掉到時光隧道裏。
文化局今年台北文化護照中的其中一場,今年不是去趴趴走找章蓋,而是有規劃的認識台北市,分成四大區域,六大主題,有市集、有走街、有講座……
韓良露說以前為什麼大家要擠在一起吃蜜豆冰,因為當時民風淳樸,男女生唯有在吃冰時才有機會近距離和異性接近,看見對方的學校和學號,增加認識的機會,呵!以前要去吃冰,現在用MSN就行了。
家中在衡陽路開布莊的郝廣才,從小就在中山堂廣場前玩球,有幾片中山堂的玻璃和路燈都是毀在他的手裏。他感覺文物要保存,要整理,才會有記憶和感情,他舉了日本「阿信」這部片在開拍前,是收集了所有在抗戰時期辛苦過日子的日本人民的故事,編寫而成一個具代表的「阿信」,每個人看到都有感覺,因為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份子。
愛到處吃的楊照和我一樣愛吃城隍廟對面的「江浙好味道」,說那裏的工作人員喊話術語,到現在他仍聽不懂,一頭霧水。
李明璁則對西門町抱著開放又樂觀的態度,他覺得西門町自然會有他生存下去的模式,西門町不同於東區,直到今日還是處處有可看可玩的地方。
對於我而言,西門町是我生長的地方,每天必經之地,用餐的角落,閒晃的空間,不管西門町變亂了,髒了,吵了,他永遠還是我每天看得到,摸得到,生活在此的西門町。
台北文學十書 台北人居冠
先勇回憶父親白崇禧:他去台灣是"向歷史交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