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泡了一杯熱巧克力放在敏隆講堂的課桌上,等著劉洰渭老師今天的課程,旁邊坐了一位陌生的太太~~~

第四號於1936年排練,但遭政府禁演並收回,理由是作品太新太自由太無政府,正式上演是在1961年,隔了有20幾年。

第一樂章前半,是奏鳴曲型式,調性不穩,像是沒有地心引力般的無重心,由氣吞山河的氣勢轉入內向,音樂表現手法前衛,但形式卻是傳統的,第一主題群層次清楚,第二主題群出現頑固低音。

第一樂章後半,也就是CD標的第二段落,出現20世紀最常見的機械式音響,像馬達一樣,感覺很像走進鐵工廠,此時我身旁的太太摀著耳朵一直叫:「真難聽!」,老師說,這段也就夠了,令人緊張,其實說穿了,20世紀的音樂沒什麼情感。

第三樂章,CD上的第四段落,是送葬曲形式,也是20世紀音樂家愛用的一種寫作手法,低音管帶入,低音大提琴再出現~~~~也是形式傳統,內容創新的寫照~~~~

@@@@@@@@@@@@@@@@@@@@@@

李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俄羅斯復活節序曲」於1888年3月演出,看標題就知道是宗教音樂,這首是作品36,作品35是「東方夜譚」,作品34是「西班牙奇想曲」,李姆斯基高沙可夫此時正處於創作旺盛期。

奏鳴曲形式,從一段很長的導奏帶入,運用教會調式音樂並且不時有隨興的東方色彩和獨奏樂器出現,感覺就是教堂中神父領唱,信眾和唱的效果,好聽~~~

中場休息時間旁邊的太太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落荒而逃」,可能是20世紀的音響太震撼刺激,他受不了了。

@@@@@@@@@@@@@@@@@@@@@@@

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1934年寫完,共24段變奏~~~

這首曲子是我很喜愛的曲子之一,經過劉洰渭老師的講解,體驗有所不同,變奏由簡而繁,其中還有變奏若隱若現「明明是他,為什麼不是他,你聞到香味,為什麼沒有美女」,各種好玩的聽覺反應在這些變奏中,你可找得出來。

其中第七段和第十段的變奏,更是加入離現在有1000年的天主教的聖歌「DIES IRAE末日經」的教會調式曲調,在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李斯特的死之舞蹈都用了這一段「17167566」~~~~

聽到欲罷不能,一樣得趕場上課去~~~

@@@@@@@@@@@@@@@@@@@@@@@

蕭斯塔可維奇系列七--謎樣的永恆

2006/3/26 ~ 2006/3/26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俄羅斯鋼琴名家莉莉亞.齊柏思坦是一九八七年布梭尼鋼琴大賽金牌得主,將與NSO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帕噶尼尼主題狂想曲》。
此外,旅德指揮家呂紹嘉也將帶我們追隨蕭斯塔可維奇第四號交響曲裡的巨人身影。曾被蕭斯塔可維奇以政治因素收起總譜的第四號交響曲,隔二十五年後才由孔德拉辛指揮莫斯科愛樂首演並出版。差點永遠湮沒的這首曲,是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首三樂章交響曲,曲意含蓄深奧,無論各樂章的構成、樂曲性格,乃至多次引用馬勒曲調,處處皆見馬勒影響。
蕭斯塔可維奇也以這首曲子宣示成為馬勒嫡傳者,大膽地將心中塊壘發洩在這首作品裡。
莉莉亞.齊柏思摘下布梭尼鋼琴大賽金牌後,該獎之金牌得主懸缺五年。她經常與阿格麗西合作鋼琴二重奏,亦曾在阿巴多的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合作。
演出者:指揮/呂紹嘉
鋼琴/莉莉亞.齊柏思坦
曲目:李姆斯基-柯薩可夫:《俄羅斯復活節》序曲
拉赫瑪尼諾夫:帕噶尼尼主題狂想曲
蕭斯塔可維奇:第四號交響曲
◎發現蕭斯塔可維奇系列講座-謎樣的永恆
時間:3月11日(星期六)02:00~04:00PM
地點:敏隆講堂 主講人/劉岠渭
◎音樂會前導聆講座
時間:3月26日(星期日)02:00~02:2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內一樓大廳 主講人/邢子青
@@@@@@@@@@@@@@@@@@@@@@@@@@@@@@
已整理過的講座筆記~~~~~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四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九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五號交響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豚飛 的頭像
    海豚飛

    海豚飛看世界

    海豚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